进入7月份,没有炎热和烦躁的上海夏天像极了秋天,压根不需要外出避暑度假,待在家里,不开空调,也能惬意十足。
假如身处股市,那就是另外一番感受,冰冷的感觉叠加颓废的市场氛围,只能看着电脑屏幕发呆,无能为力。7月份仅7月1日大涨一天,其他九天都在为当日指数翻红而苦苦挣扎,赚钱效应没有,强势热点消失,做多人气溃散,进入典型的“三无”阶段。
“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”,美国股市却在不断创历史新高,差距如此之大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所有人都明白,影响股市运行的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,三言两语肯定是解释不了,基于某理论或某体系的观点也不过是阐释了问题的冰山一角。
本文只不过提供了一个分析视角,希望对大家理解股市有所帮助。
韭菜不是一个贬义词
最近一则关于“韭菜”的新闻刷屏,某券商研究所的首席卖方分析师,因为评价科创板“满场子都是镰刀,没有韭菜”而被紧急问责。是否对错,不敢妄下定论,但却值得去深思。
其实韭菜是个中性词,是用来描述股市生态体系很形象化的词汇。并非特指某个群体,只不过用来形容亏了钱的投资者。其一般是指投资经验不够、自控力欠佳,或者因为个性或者操作模式不合时宜,很容易做出与市场实际运行节奏格格不入的投资者。
如同自然界的青草一样,作为食物链中的最底层,将自身奉献给食草动物,后者再被食肉动物猎杀,最后则是被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享用。这个生物链不能断裂,且要形成良性循环,每个环节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。
韭菜投资者能够提供股市欣欣向荣的养分,市场中的赚钱效应都是韭菜贡献的,可以让其他投资者越来越有信心和底气,这才是股市中最直接的原动力。同时韭菜的进化史也是符合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,从大浪淘沙中涌现出的高手,可以进化成类似于自然界的食草动物,然后再进行淘汰和优选,就可能诞生一些让人仰视、股神级别的投资者,进而霸占股市生态链的顶端。
韭菜被割并不委屈,相当于缴纳学杂费、智商税和个性税。
第一个很好理解,就是很多投资者往往对股票市场一知半解就来闯荡,吃亏在准备不充分,明明知之甚少,却信心爆棚,多数新投资者都属于此类,没有他法,只能恶补基础知识了。十几年的权证明明是一张废纸,结果大受欢迎,让人啼笑皆非,这种学费必须得缴!
第二个方面,就是自身的逻辑体系或者思维模式不太适合于当前市场主流造成的,吃不透其中暗含的机会或者陷阱,很容易被一些虚假信息蒙骗,具体表现在要么在高位接盘,要么是低位割肉。这种情况只能多加积累经验,提高自己的分析水平,锻炼投资技巧,这属于绝大多数投资者的短板,是晋级高手序列的必经环节。
第三个方面,也可以称为情商税,往往发生在过去有所成功的投资者身上。所有的投资经验,都是对过去的总结,不代表是未来的必需,此时经验越多,越可能是束缚,不能与时俱进,只能被历史淘汰。有些投资者的执着个性过于突出,股市却是个治愈各种不服的地方,不能较劲。
必须清醒地认识到“人外有人、天外有天”,股市的魅力就在于,永远给任何人以希望,但却没有永远的英雄,哪怕是股神,也可能在某一天变成被别人收割的韭菜。常从河边走,没有不湿脚。任何人都可能成为韭菜。只要还在市场混,这都是大概率事件。
任何一个投资者都是韭菜,肯定是由韭菜演化而来,未来或者成为别人收割的韭菜。所以在离开股市前,都要战战兢兢,敬畏市场,被别人收割的滋味可不好受。
韭菜现状:死伤逃离散
自2015年6月,股市见顶以来,市场就进入下行周期。4年多了,未见好转,却有恶化趋势。种种怪状数不胜数,所有人都陆续感受到“不对劲”,随时随地都可以闻到诡异的气息。以至于有人感叹:以往的游戏规则,不断被破坏,新的游戏规则更是变态至极,压根就把广大韭菜排除在外,假如割不到韭菜,就挥刀自割……
上轮轰轰烈烈的大牛市,让人热血沸腾,韭菜前赴后继,就是买单的时刻到来了。这几年韭菜的日子真的不好过:
死:这轮熊市最受伤的是70后,一代韭菜的财富被洗劫,很多投资者加了杠杆,稍微不留神,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,说不定还欠着债务,辛辛苦苦的积累付之一炬,十多年的奋斗光阴就此失去。受重创的,往往都彻底死心了,无力也再无心燃起入市激情了,这样的人,身边很多。有点悲哀,但这是历史的必然。
伤:不受伤的绝无仅有,哪怕是暂时还能沾沾自喜的,说不定前面就有一个巨坑,天雷滚滚的年代得加倍小心。长生生物、康得新、康美药业等让多少人陷入惨不忍睹的局面?割肉是投资者最常见的,没有法子,大势所趋,指数都腰斩过了,亏个10%、20%不算什么的,再正常不过了。有警惕性的韭菜也不敢冒头了,纷纷进入养伤阶段。
逃:打不过,只能逃。很多先前被套的投资者,慢慢醒过味来了,只要股票价格上涨,就拼命减持。向市场认输,任何时候都不算晚。其实每一个在股市赚钱的投资者,有多高的悟性,多好的天赋,都是扯淡,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只有一个,那就是趋势。这部分投资者还是有望卷土重来的,当前只不过缺乏一个契机。逃得狼狈与否,无关紧要,关键是主动撤退,保住了今后东山再起的火种。
离:千辛万苦生存下来的韭菜好不容易熬成了老手,满心欢喜认为可以收割别人,却突然发现,当前只不过是存量资金在互搏,韭菜都没有了,且对手盘均不是善茬,是久经考验的狼,且是杀伐果断之辈,胜算何在?继续留下来,早晚会变成别人的韭菜,心不甘情不愿地撤退,或许还带着黯然的神伤。
散:相信现在没有多少人还能坚持天天研究股市,但肯定有不少人隔三差五来看一眼行情。像秃鹰一样,随时准备撤离和出击。这部分投资者归属于骑墙派,聚的块,散的也快。在赔率的制约下,慢慢也就失去了激情,先前的对股市的信心十足变成索然无味。确实,大戏都落幕了,假如再没有了斗志,散了也好。
当然现在依然有大量韭菜在不断地交易,每天几千亿的成交就是实证,不管有没有热点,或者赚钱与否,至少都是一些投资者不断地寻找机会。只不过生态体系严重失衡,存量资金的博弈玩不出什么花样来,今天你割我的,每天我割你的,再没有增量资金援救的话,总有一天会终结这种略现枯燥的游戏,毕竟付出的精力远不及回报。
对股市失去信心的早就选择离开这个伤心地,还在存活的投资者只不过在做互掏腰包的游戏。老韭菜在苦苦挣扎,新韭菜还在成长,弱势均衡才是股市尴尬的现状。
两个条件具备,韭菜自然回归
韭菜永远都不会缺,当前只不过主动藏起来了。两个条件满足,马上就欣欣向荣起来。
其一:实体经济好转
经济大局向好,股市才有吸引力。投资本身就是一个基于现状期待未来的过程,一个低迷的大环境,自然无法让投资者有良好预期,投资就无从谈起。另外一个层面就是经济向好,居民手中可支配财富就会随着增加,余钱越多,投资意愿越强,股市才能更有蒸蒸日上的可能性。
中国经济还处于下行通道中,GDP增速维持6.5%的中速增长阶段,今后如何演绎,没有几个人看得清楚。外围的贸易摩擦到底还有没有杀伤力?国内还处于结构性去杠杆的周期,虽然不敢说肯定会继续恶化,但至少也不能盲目预测今后即将反转。另外微观来说,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否已经进入回升的轨道?地雷都爆完了?
这些不确定性,肯定会制约韭菜的入市积极性。从边际角度来说,只要不再持续恶化,哪怕是进入修复轨道,都可能吸引韭菜慢慢回归。
其二:股市运行的主逻辑
股市实质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,每一个买入的都想高价卖给后一个投资者,如何让别人相信即将买入的股票有美好的未来,这就是一个讲故事的范畴了。
讲故事本身就是为了激发买卖热情,得有样本和剧本,哪怕是陈糠烂谷子也得找个新包装,只要后来者相信了,且持续下去,那么这个故事就会有精彩的时刻,而这个故事的主旋律就是“主逻辑”。
本世纪初的庄股时代,就灌输了一个“有庄则灵”的理念,所以投资者就会对这类消息趋之若鹜,对这样的股票想入非非,故事讲好了,虽然也是割韭菜,但韭菜乐意被割。
价值投资打造出茅台这个标杆,稳健成长的故事勾勒出美好的蓝图,如今虽然仅有茅台等几个标杆孤零零站立着,但相信的大有人在,今后还会蜂拥而至,这也是好故事的样本。
上轮牛市的重组主题,那种诱惑没有几个人抵抗得了,即便事后验证,多数都是骗人的把戏,也无伤大雅,每一个参与的人都觉得自己不会接最后一棒,在泡沫中生存,总比干巴巴地僵持好得多。
反观现在,市场缺乏有号召力、想象空间的投资主题,盛行的是一些参与短线题材博弈的游资手法。这类群体只顾着割韭菜,殊不知韭菜也会成精,没有那么百试百灵的割韭菜套路。即便股市只不过是个赤裸裸的财富交易场所,也要讲究适度均衡,也得注意一下“股品”。类似于泰晶科技(603738)这样的,一天就让后来者巨亏30%,且无能为力,没有任何纠错机会,这是何等悲哀?
仅有游资活跃,没有大旗帜指引,只不过是短线脉冲一下,上涨一天,然后就是连跌九天,不顾体面地割韭菜,“欲取之,必先予之”都被抛掷脑后,所有的分析逻辑已然失效。
现在投资者完全陷入“越努力越亏钱”的尴尬境地,前进不得只能向后退,看戏或许也是一种生活态度,面对镰刀横飞的市场,耐心等待转机方为上策。